| ||||||
| ||||||
工地如何更“智慧”?施工效率如何再提高?施工过程如何更亲民?地铁建设如何跑出“加速度”? “无纸化办公”“AI抓拍”“标准化班组建设”“全视频验收”“饰面混凝土”“五小创新”“全封闭隔音降噪大棚”“以建设世界一流地铁为目标”……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青岛地铁15号线一期土建一标段二工区给出答案。 “智慧工地”让现场“耳聪目明” 项目部和施工现场门禁采取高速人脸识别,所有进出工地的人员须登记备案;建立线网级工地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一键可视全局”“一秒穿越百里”的最高监管标准;通过AI自动识别工程现场违规违章行为,大幅强化安全管理效能;通过二级配电柜用电检测,实时监测回路剩余电流、温度、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和电能等参量…… 以上这些“智慧工地”的科技魅力,在青岛地铁15号线项目随时可以感受得到。 “今年7月,我们项目获评了青岛市市政工程协会2024年第一批市政公用工程AAA级智慧工地。” 劳工管理部主任谢青祥自豪说道,“项目视频监控共108台,覆盖全部作业面,能够及时采集各施工现场的监控点视频数据,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工地’。” 为提高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项目部引入AI智能识别技术,实时监测施工区域内的人员动态。通过智能行为分析,快速有效识别现场安全着装、明火及烟雾、路面清洁度、区域碰撞预警、疲劳作业等情况,并及时发送至行为发生区域的智能广播音柱进行播报,实现对违规行为的实时纠正与警示。此外,项目部设专人盯控视频监控大屏,通过对讲机提示等方式预警违规操作与潜在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我们还为丹山站2号竖井龙门吊安装了可视化摄像头感应装置,一旦检测到吊装区域有人通行,将自动报警或停止作业。”谢青祥介绍道。同时,项目部对移动式吊装设备进场验收及信号工配置进行严格管理,并创新制作起重吊装公示台,抓实对移动式吊装的管理和指挥,有效提升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为实现快捷收料、规范管理、库存实时掌握、物资进出场全方位精益管理,项目部通过使用广联达智能物料验收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地磅周边硬件智能监控作弊行为,自动采集精准数据;运用数据集成和云计算技术,及时掌握一手数据,有效积累、保值、增值物料数据资产;通过全维度智能分析,随时随地掌控现场、识别风险,实现零距离集约管控、可视化智能决策的目标。 “数智”赋能让管理更加高效 在青岛地铁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上,设有人员、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等多个模块,支持项目全过程资料管理。其中,“优质”模块内容涵盖了项目原材料管理、工程质量验收、全视频验收、试验室报告、标养室监测、商砼站数据、工程实体管理等功能。 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动态监控标养室温湿度,温湿度超过阈值将实时报警,项目部派专人进行处置;平台与商砼站生产系统进行集成,获取商砼站生产数据,建立商砼站配合比分析规则,并按规则对商砼站生产数据进行配合比分析,工程实体检测报告支持在线查看及下载。 不同于其他项目,在青岛地铁15号线项目部的办公室中没有堆成小山一样的检验批资料,综合管理部主任匡万乐笑着说:“我们工区采用智慧工地线上电子检验批系统处理检验批材料,截至目前,已提报线上电子检验批近万套,在线填报资料五万余份,每日跟进现场实时上传电子检验批材料,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并签署,总体验收通过率100%。” 项目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实现百分百在线填报,并在每个站点配备一名质量员,实时跟进现场施工工序,负责质量管理工序全视频验收及相关工作,确保全视频验收质量,保证拍摄数量。项目实现全视频验收,目前累计拍摄7000余份验收视频。 “再也不需要为存放验收资料和检验批而单独准备一间办公室了。”提起智慧工地带来的便捷,匡万乐感叹道,“资料查找起来快多了,真是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又省力!” “五小创新”立足一线解难题 项目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工程规模大,沿线地貌起伏较大、管线密集、地质复杂,区间多处下穿桥梁、河流、建(构)筑物,施工难度大。不仅如此,项目覆盖青岛市三个区的重要运输线路,且周边临近商业圈和居民区,交通繁忙,绿色施工要求较高。 为降低施工对周边的影响,项目部结合周边交通、绿化、建筑等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措施:为防止噪声污染设置全封闭隔音降噪大棚;在场内设置环境参数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噪声、风力、PM2.5、PM10等环境参数,确保现场施工环境各项参数可控;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将雨水、道路清洁污水集中排放至三级沉淀池处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完成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项目暗挖车站丹山站采用爆破法开挖,为减少爆破时产生的噪音及震动对周边居民和商户造成的影响,项目部严格落实爆破作业“二十条禁令”“减振降噪四步法”等内容;邀请周边市民参与“试爆破”体验,并定期进行回访。 “在‘试爆’会上,我们听取周边市民的建议,不断优化爆破参数,强化爆破施工管控,同时,项目自主研制‘新型消音炮被’,在防护设施两侧预留空隙,以控制爆破飞散物范围,将扰民的爆破噪音降到最低值。”项目常务副经理、总工李圣瑞介绍道,“这个新型消音炮被还被青岛地铁集团评为了‘五小’创新成果。” 此外,项目全面推广研发饰面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以不渗不漏、内实外美为目标,不断优化混凝土各项指标,从绿色环保及高品质两方面切入,总结出“四点一面法”“三喷两刮五步法”“一凿除二喷补三养护法”等工艺,初支喷混达到了无裂痕、无脱落、无露筋、无渗漏的效果。在止水带安装过程中,混凝土作业班组自主研发“便捷式钢边止水夹”,可有效控制止水带的平直度,也是青岛地铁集团的“五小创新”之一。 不止如此,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立足实际,还自主研发了“初支台车”“钢筋笼旋转焊接平台”“桥式起重机渣土翻斗装置”“起重吊装公示台”“一体化格栅加工平台”等多个“五小”创新成果,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展现了“小创造”催生“高效率”。 每一条地铁线路的延伸,都是对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对市民生活出行条件的显著改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青岛地铁15号线项目建设者们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以科技创新之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保驾护航。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
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