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后座的童年 |
||||
|
||||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这个时候的雨真是来得猝不及防。下午放学时分,天空突然阴沉下来,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校门口顿时热闹起来,家长们纷纷撑开雨伞,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在雨伞下钻来钻去。 我赶紧给坐在电动车后座的儿子罩上雨披,他却调皮地把脑袋探出来,任由雨滴打在脸上。“妈妈,下雨骑车真好玩!”他兴奋地喊着。 电动车驶过积水时,轮胎划开的水线向两侧翻涌,“妈妈快看!我们多像划过水面的小船!”小家伙一阵阵欢呼,不停在雨披里钻进钻出,我们也都被打湿了衣服,这一刻,我一点也没有想训斥他,还突然感到心中泛起了真实的快乐。 望着雨中穿梭着的人群,我想起三十年前,那时的我,也是这样蜷缩在父亲那辆老旧的二八大杠后座上。记得那件军绿色的雨衣总是特别大,能把我整个包裹起来,但我总爱偷偷从雨衣下探出脑袋,伸出小手去接那些晶莹的雨滴。父亲宽厚的后背为我挡住了大半风雨,他的体温透过单薄的衬衫传来,混合着雨水的清新和父亲身上特有的味道。雨点打在脸上凉丝丝的,我却笑得格外开心。 我记得看过一段采访说:超过82%的80、90后都有“车后座童年记忆”,这种摇晃的移动空间构成了特殊的亲子场域,孩子紧贴父母后背时,能感受到父母的体温,闻到熟悉的味道,这些真的都会成为最珍贵温暖的童年记忆。 在这一刻两代人车后座上的童年慢慢重叠——同样潮湿的裤脚,同样发亮的眼睛,同样在风雨里被守护的安心。 傍晚雨停时,也已到家楼下,小家伙穿上雨鞋,迫不及待跑向水洼中,玩起踩水的游戏。看着他蹦跳的身影在地上投出晃动的光斑,突然理解了母亲当年带着嗔怒的那句“小心啊,你看着点儿,别摔着”,如今想来竟是如此熟悉。原来时光流转,当年那个在水洼里蹦跳的小女孩,如今也变成了站在一旁,既想让孩子尽情玩耍,又忍不住担心他摔倒的母亲。 这时,隔壁用三轮车接孙子的钱大爷也回来了,让孙子加入了“踩水团队”,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玩吧,玩吧,小孩儿就该这样玩。你看现在的孩子经常坐汽车安全座椅,还真是少了你们那小时候的乐子。” 雨后的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孩子们的笑声在湿润的空气中回荡。这些雨中简单的快乐,就像一颗颗晶莹的雨滴,汇入记忆的长河,成为生命中温暖的印记。 所谓成长,就是从被保护的人变成保护别人的人。而爱,就是那把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伞,一代代传递下去,永不褪色。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